close

還記得去年7月19日的自由時報新聞

Fintech發展牛步 公銀專利掛零

新聞中提及第一名的國泰世華僅11件,八大公股行庫則是全數抱蛋。 注意哦!是全部抱蛋哦!!

文中又指出根據經濟部統計,目前擁有Fintech專利的前五大銀行,依序是國泰世華十一件、中信銀四件、聯合信用卡中心四件、永豐銀三件、中信金兩件;而且,儘管金管會帶頭推動,八大公股行庫的Fintech專利數卻全數抱蛋,看不出公股銀行發展Fintech的野心。

OK! 公股銀行被上面盯了, 我們看一下接下來他們做了什麼改變?

事隔兩個月, 9月21日, 經濟日報新聞

泛公股第一家 華銀四項金融科技獲專利

新聞中提到華南銀行21日宣布取得四項金融科技專利,成為首家取得金融科技專利的泛公股行庫,這四項已取得專利包括:創新現金行動支付機制、地理資訊結合安全防護的大數據應用,以及生物辨識的安全認證等科技領域的新型應用。

蝦米?! 好厲害兩個月就拿到了四個專利?? 取得專利有那麼快那麼容易?? 

就行銷而言這樣的新聞的確可以應付主管機關的壓力, 但是這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?

如同我在學校和學生說的一樣, 阿貓阿狗都可以"取得專利"拉, 只要你付了規費就行了

重點就在於專利有一種叫做新型專利(不是發明專利哦), 這種專利是只有形式審查而沒有實質審查就會發給你專利證書

這是什麼意思?? 極端的說, 你如果問我, 如果我把別人的既有專利照抄去送件申請新型專利會不會過? 答案是 YES

因為就是沒有實質審查嘛!!

內行人都知道發明專利才是含金量高的專利(有實質審查), 所以如果真的要看我們公股銀行是否真的進步了, 應該要等到發明專利通過才能判斷

如果只是想要用數字美化, 那麼大可以拼命地去申請新型專利, 然而問題是真的對於競爭力有幫助嗎? 

我們看看後續的其他公股銀行

2016/12/17 工商時報  彰銀 Q4拚8項FinTech專利   公股行庫積極強化金融科技布局,持續申請金融科技專利,彰化銀行已著手申請8項金融科技新型商品專利,預計於第4季完成申請。

2017/2/21 台灣英文新聞 泛公股行庫申請專利有成 臺灣企銀拿下多項金融專利  泛公股行庫衝刺金融專利,臺灣企銀日前再傳捷報,已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准5項新型專利,為國內少數取得金融科技專利的泛公股行庫,已獲核准的5項專利主要包含於線上完成開戶並申請行動銀行之系統、透過軟體憑證進行網路交易之系統、廟宇金流系統等項目。

短期間的確可以透過新型專利數量來美化, 但是希望還是要回歸本質, 也就是創新研發, 多多進行發明專利的研發方為上策也! 當然新型專利也有其市場價值, 但是前提是自己要知道能否是真的專利? (符合專利要件) 如果沒有符合專利要件而只是衝數量, 最後也只是浪費錢而無實益也! 本文並不是說這些銀行的新型專利沒有價值, 我也希望他們的新型專利真的有價值, 本文只是要指出新聞媒體沒有講清楚新型專利的特色, 讓大家對專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.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I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